幽門螺旋桿菌與慢性B型肝炎對癌症風險的影響

各位病患朋友們,大家好。我是台中瑞安診所的肝膽腸胃專科醫師黃裕庭。今天我要和大家討論兩個重要的健康議題:幽門螺旋桿菌(H. pylori)與慢性B型肝炎(CHB)對癌症風險的影響。這些研究結果來自於最新的科學研究,希望能夠幫助大家更好地理解這些疾病對健康的影響,並採取必要的預防措施。

幽門螺旋桿菌(H. pylori)與胃癌預防

幽門螺旋桿菌(H. pylori)是一種常見的細菌,感染後可引起胃炎、胃潰瘍,甚至胃癌。根據一項發表在《PubMed》的研究顯示,根除幽門螺旋桿菌可以有效預防胃癌,且這種預防效果在長期追蹤中持續存在。

研究背景

這項研究旨在評估根除幽門螺旋桿菌對於胃癌發生率的長期影響。研究納入了多個隨機對照試驗和觀察性研究,覆蓋了不同的地區和人群。

主要發現

發現詳細內容
胃癌風險顯著降低根除幽門螺旋桿菌後,胃癌發生率降低約一半。
長期效益風險降低在長期追蹤(超過10年)中依然顯著。
不同人群的影響高風險地區(如東亞)和低風險地區(如北美、歐洲)均顯著降低風險。

臨床應用,基於這些發現,我們建議:

建議說明
檢測和根除治療對有胃癌家族史或高風險因素的患者進行幽門螺旋桿菌檢測和治療。
定期追蹤監測治療效果,採取相應的預防措施。

慢性B型肝炎(CHB)與肝細胞癌(HCC)風險

慢性B型肝炎是全球肝癌的主要原因之一,特別是在亞太地區。根據《Clinical and Molecular Hepatology》發表的一項研究,治療和未治療的慢性B型肝炎患者的肝癌風險有顯著差異。

研究背景

這項研究旨在分析接受抗病毒治療和未接受治療的慢性B型肝炎患者肝細胞癌發生的風險。研究涵蓋了大量的患者數據,以評估不同治療狀態下的肝癌風險。

主要發現

發現詳細內容
病毒量的影響高病毒量患者的肝癌風險顯著高於低病毒量患者。
治療效果接受抗病毒治療的患者肝癌風險降低40-60%。
預測指標血清標誌物(如HBcrAg、和FIB-4)可預測肝癌風險。

臨床應用,基於這些發現,我們建議:

建議說明
定期檢測慢性B型肝炎患者應定期檢測病毒量和血清標誌物。
密切監控和抗病毒治療對高風險患者進行密切監控,必要時採取抗病毒治療。
持續追蹤即使在抗病毒治療後,仍應定期追蹤血液和超音波檢查。

幽門螺旋桿菌感染和慢性B型肝炎分別是導致胃癌和肝細胞癌的重要因素。然而,通過及時的檢測和治療,我們可以顯著降低這些癌症的發生風險。作為病患,定期進行健康檢查,遵從醫囑進行治療和追蹤是維護自身健康的關鍵。


希望這些資訊能幫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預防幽門螺旋桿菌和慢性B型肝炎相關的癌症風險。如有任何問題,歡迎隨時與我們的醫療團隊聯繫。我們將竭誠為您提供最專業的醫療服務。

感謝大家的關注,祝願各位身體健康。

黃裕庭醫師
台中瑞安診所 肝膽腸胃專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