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是掉髮的高峰期,許多患者一到氣溫驟降,就明顯感覺髮量變少、分線變寬、洗頭時落髮比夏天多出 1.5~2 倍。
在台中瑞安皮膚科門診中,每年 11 月後「季節性掉髮」諮詢量都會明顯上升。其實多數冬季掉髮並非不可逆,只要找到真正原因並及早處理,髮量是可以恢復的。
為什麼冬天容易掉髮?醫師解釋 4 大主因

① 冬季過乾 → 頭皮屏障受損,掉髮大增
濕度下降讓頭皮變得乾癢、緊繃、脫屑,導致毛囊進入「休止期掉髮」。
保濕不足是冬季掉髮的主因之一。
② 脂漏性皮膚炎在冬天惡化 → 紅、癢、屑、油,嚴重會掉髮
冬季是脂漏性皮膚炎的高峰期,因乾冷與作息紊亂,會讓以下症狀更明顯:
✔ 頭皮大片脫屑(像下雪)
✔ 局部紅腫、發熱
✔ 悶痛或摸起來敏感
✔ 掉髮量變多
脂漏性皮膚炎會造成「發炎性掉髮」,若未治療可能反覆惡化。
③ 冬天飲食變重口味 → 影響皮脂分泌
麻辣鍋、火鍋、油脂高的餐點都會刺激皮脂腺,使脂漏性皮膚炎更容易復發,掉髮也跟著增加。
④ 睡眠不足與壓力累積 → 毛囊提早休眠
年底壓力大、作息亂,是毛囊最不喜歡的狀態,也會使掉髮明顯增加。
頭皮受刺激後就會進入「休止期掉髮」,落髮增多是自然反應。

冬季掉髮 3 種常見情況,你是哪一種?
✔ 季節型掉髮(休止期)
掉髮突然變多,但不會完全禿成一片。
通常持續 2~3 個月,多數可恢復。
✔ 脂漏性掉髮
伴隨頭皮紅、癢、屑多,天冷特別嚴重。
若拖太久可能轉為慢性發炎掉髮。
✔ 雄性禿在冬天惡化
原本有輕微 M 型、頭頂變稀,一到冬天會更明顯。若分線越來越寬、頭頂看到頭皮線條,就是警訊。

醫師教你:冬季掉髮自救 5 大方法
① 頭皮保濕不能省
很多以為頭皮怕油,其實 70% 的冬季掉髮患者都是「太乾」。
建議:
- 使用胺基酸溫和洗髮精
- 洗後用 無矽靈頭皮保濕噴霧
② 固定洗頭、徹底吹乾
天冷不洗頭、或半乾上床 → 最容易發炎。
冬季建議每天或隔天洗一次。
③ 火鍋、麻辣鍋減量,少喝含糖飲
高油脂、高糖都會讓頭皮變得更敏感。
④ 調整作息:至少睡滿 6 小時
毛囊在夜間修復,不睡覺會直接掉髮。
⑤ 補充頭皮營養
- 生物素
- 鋅
- 綜合維生素 B群
冬季掉髮常見 Q&A
是的。冬季甚至可能到 150~200 根,仍屬正常範圍。
季節性掉髮多可自行恢復,但若是雄性禿或脂漏性掉髮,就不會自己好。
洗髮精能改善環境,但不能治療雄性禿,也不能長出新髮。
✔ 分線越來越寬
✔ 頭皮紅、癢、屑多
✔ 頭頂越來越亮
✔ 頭髮越洗越細
出現以上任一項就建議到皮膚科檢查。


醫師小叮嚀:冬季掉髮常見且多半可改善,最大關鍵是正確分辨原因
若同時出現頭皮紅癢、大片脫屑或油膩感加重,就有可能是「脂漏性皮膚炎」引起的發炎性掉髮,需盡早由皮膚科處理,以避免反覆惡化。建議保持規律洗頭、充分吹乾、減少刺激性飲食,並加強頭皮保濕。如果掉髮持續兩週以上沒有改善,或分線越來越寬,建議及早讓醫師檢查,才能在冬季把髮量穩定下來。
若您發現髮際線後退、頭髮變細或大量掉髮,歡迎預約瑞安皮膚科的掉髮門診。由我親自為您檢查頭皮健康,安排毛囊攝影分析與治療建議,找回屬於您的髮量與自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