蕁麻疹完整解析|皮膚科醫師帶您了解原因與治療方式

蕁麻疹是一種常見的皮膚過敏反應,表現為皮膚突起、紅腫、發癢,可能伴隨燒灼或刺痛感。根據臨床表現及病程,蕁麻疹可分為急性蕁麻疹(持續 6 週以內)與慢性蕁麻疹(持續超過 6 週)。慢性蕁麻疹又可細分為:

  • 慢性自發性蕁麻疹(CSU):沒有明確外在誘因,可能與自體免疫或自體過敏相關。
  • 慢性誘發性蕁麻疹(CIndU):有明確誘發因子,例如冷、熱、壓力或日光等物理性刺激。

在臨床上,正確辨識蕁麻疹的型態與誘因,對治療與症狀控制非常重要。


蕁麻疹常見誘因

食物相關

類型常見食物備註
急性蕁麻疹堅果、蝦蟹、魚類、牛奶、蛋、小麥、大豆最常見的誘發因子
慢性蕁麻疹牛奶、魚、堅果、香料、水果、巧克力、酒精罕見,僅部分患者反映症狀加重

👉 飲食研究顯示:加工肉品、含糖飲料、反式脂肪與蕁麻疹風險增加;堅果、豆類、Omega-3 脂肪酸則有保護作用。


環境與物理性誘因

誘因類型常見表現
冷空氣/冷水冷誘發性蕁麻疹
熱、運動、流汗膽鹼性蕁麻疹
壓力/摩擦延遲性壓力蕁麻疹、皮膚劃痕症
水接觸水誘發性蕁麻疹
日光、振動、溫度變化特殊誘發型
空氣污染臭氧、PM2.5、NO₂ 與發病率相關

蕁麻疹的檢查與診斷

常見檢查包括:

  • 全血細胞計數
  • C 反應蛋白(CRP)、紅血球沉降率(ESR)
  • 若懷疑自體免疫性蕁麻疹,會進一步檢測 IgE、抗甲狀腺過氧化酶抗體(anti-TPO)、嗜酸性球與嗜鹼性球計數、自體抗體檢測。

蕁麻疹治療方式

治療依據國際指引(EAACI/GA²LEN/EDF/WAO 及 AAAAI/ACAAI),主要分為:

治療層級藥物/方式備註
第一線第二代 H1 抗組織胺(Cetirizine、Loratadine、Fexofenadine)可依需求增量至標準劑量的 4 倍
第二線Omalizumab(抗 IgE 單株抗體)FDA 核准用於慢性蕁麻疹
第三線Cyclosporine(免疫抑制劑)需注意副作用
其他Dupilumab 等新型生物製劑適用於抗組織胺無效的患者

蕁麻疹常見問題(FAQ)

Q1:蕁麻疹會傳染嗎?

A:不會。蕁麻疹是一種過敏或免疫反應,不具有傳染性。

Q2:蕁麻疹多久會好?

A:急性蕁麻疹多數在數天至兩週內可緩解;慢性蕁麻疹則可能持續數月甚至數年,需要規律治療與追蹤。

Q3:什麼時候應該立即就醫?

A:若伴隨呼吸困難、喉嚨腫脹或全身性過敏反應(休克前兆),應立即送醫。

Q4:飲食需要完全忌口嗎?

A:除非有明確食物誘因,否則不建議過度限制飲食,以免造成營養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