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胃病患者相當多,主要與共食有關係,容易讓民眾感染到幽門螺旋桿菌,進而形成胃潰瘍,且有高達7、8成的胃癌患者正是因感染幽門螺旋桿菌而罹癌。而有些感染幽門螺旋桿菌、有胃潰瘍的患者也會出現伴隨胃食道逆流症狀。
胃潰瘍伴隨胃食道逆流
民眾常見胃痛疾病除胃潰瘍外,還有胃食道逆流。胃食道逆流主要是食道括約肌疏鬆引起,患者會感覺到口中酸酸的、胸口悶、容易有咳嗽等症狀。
如何從胃食道逆流症狀中分辨出有無感染幽門螺旋桿菌?若病人患有胃食道逆流且伴隨出現口臭、打嗝脹氣、胸口會灼熱、容易有嘔吐的感覺,且男性有貧血的症狀,就建議患者去做幽門桿菌的篩檢。
長期吃胃散容易導致致胃酸分泌不足增加胃裡壞菌 !!
藥師提醒,有些人胃痛常會到藥局購買胃散緩解,然而長期吃胃散恐會讓胃酸分泌不足,讓胃部裡的壞菌增加,導致幽門桿菌在胃部裡孳生,因此會比較建議民眾,平常可以吃保健品來緩解不適,除非症狀很嚴重,再搭配胃藥。
胃潰瘍患者平日保養可以怎麼做?
對於想預防或緩解胃部不適者,進食時一定要多咀嚼幾下,盡量咬碎再吞嚥,減緩胃部在磨食物的不適感。另外少吃饅頭這種發酵類食品,以免胃部脹氣;空腹時別喝咖啡、飲酒,容易損害腸胃,造成反酸。平常3餐固定,多攝取纖維質,養成良好生活作息。也提醒患者,生活作息要規律,平時別緊張,要適時紓解壓力,飲食上則要遵守公筷母匙,不要常吃刺激性食物。
消化性潰瘍的病患,不論是胃潰瘍,或是十二指腸潰瘍,疼痛都是發生在腹部,位於胸部與肚臍之間,潰瘍所引起的疼痛與飲食的習慣性,已經被討論出來,最常見的症狀有腹部疼痛、心口灼熱感,有的會噁心、嘔吐、食慾不振、嘔酸水、腹脹、頭暈、體重減輕、黑色的糞便等,嚴重者嘔吐時甚至會嘔血。胃潰瘍的患者,在進食時,或是飯後三十分鐘到三小時之間,容易感覺上腹部疼痛,吃東西並不能使症狀獲得抒解。十二指腸潰瘍則是強烈而類似灼熱的感覺,通常是發生在進食之後的數小時,會產生腹痛,進食或吃藥均可舒緩症狀,在完全空腹的時間,如兩餐之間或夜晚,常會因沒有食物中和胃酸,而發生疼痛的情形。其中,百分之五到二十五之間的潰瘍患者並無明顯症狀,許多病患是在排便時,發現潛伏性出血才察覺罹患潰瘍。
- 情緒不穩定和精神之壓力
- 飲食習慣不良,常吃刺激性食物如:辣椒、咖啡或不易消化之食物如糯米製品等。或者暴飲暴食或無定時定量等。
- 藥物對胃黏膜之破壞:如膽固醇、止痛藥等。
- 氣候之變化:尤其是在季節交替之際。
- 胃本身黏膜較弱,胃本身局部缺血或胃酸分泌太多。
- 生活規律、心情愉快,保持充足睡眠。
- 勿暴飲暴食,三餐定時,細嚼慢嚥。
- 禁食用:咖啡、茶葉等咖啡因飲料,辣椒、檳榔、酒、糯米、汽水、太甜或太油的食物。
- 少吃以下水果:香蕉、鳳梨、檸檬、木瓜。
- 禁煙:吸煙會引起膽汁逆流,對胃及12指腸皆有傷害。
- 勿用成藥,看病時應告知醫師消化性潰瘍病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