腸病毒不只一種?!
腸病毒是一群病毒的總稱,包括23型A群克沙奇病毒、6型B群克沙奇病毒、3型小兒麻痺病毒、31型伊科病毒及最後發現的68至71型腸病毒,一共有六十幾種病毒。此種病毒世界各地都有,通常在春、夏季及初秋流行,台灣地區因為在亞熱帶,所以全年都可能有感染發生。
腸病毒是怎麼傳染的?
腸病毒是怎麼傳染的呢?主要是由呼吸道的口水飛沫傳染和胃腸道的糞口傳染,或者是接觸到病人的口水、鼻涕及皮膚上潰瘍的水泡等途徑。另外,也可能是兒童接觸到沒有症狀但是帶病毒感染者的口鼻分泌物、咳嗽、打噴嚏飛沫,或是吃進被含有病毒之糞便所污染的食物而受傳染。要注意的是,玩具常成為兒童間傳染的媒介,尤其是帶毛的玩具更容易因接觸幼童口嘴造成大量病毒感染而發病。
腸病毒的傳染力有多久?
腸病毒傳染力始於發病之前幾天,在咽喉與糞便都有病毒存在,腸病毒可持續有很高的傳染率,在人群密集的地方,也較容易發生傳染。另外,在流行期甚至可以由污水中分離出病毒。
發病後仍要注意傳染!
由於腸病毒在發病後的一週內傳染力最高,需特別注意感染者之隔離照顧,也必須特別小心處理感染者之糞便、口鼻分泌物、皮膚上水泡;發病二週後,咽喉之病毒排出量大量減少,透過口鼻分泌物、飛沫、接觸等途徑傳染的危險性降低,但仍應注意注意個人衛生,避免接觸傳染,同時因感染者排出之糞便仍有病毒存在,因此仍須注意預防腸胃道之感染,養成時時正確洗手等衛生習慣。
如何預防腸病毒?
由於腸病毒型別很多,不像其他的疾病如水痘天花等等,得過一次就可以終身不受感染,但是目前並沒有事先用來預防腸病毒的疫苗,再加上腸病毒可以經過很多管道傳染,包括從嘴巴吃進去任何被細菌污染的食物或水,或者已經感染到腸病毒的人在你身邊咳嗽,只要不小心吸入他們咳嗽時噴出來的唾液,都可能受到感染,所以要常常洗手,保持良好的衛生習慣,就可以預防腸病毒基本方法喔!
以下提供幾個預防腸病毒的方法:
預防方法 | 詳細說明 |
---|---|
時時注意個人衛生,經常正確洗手。 | 確保經常且正確地清潔雙手,特別是在進食前、如廁後以及接觸公共設施後。 |
保持環境衛生整潔與室內通風良好。 | 維持居家和工作環境的清潔,並確保室內有良好的空氣流通,以減少病毒滋生的機會。 |
避免前往擁擠的公共場所及保持良好的學校衛生習慣。 | 在腸病毒流行期間,避免前往如百貨公司、遊樂場等擁擠場所;在學校則應保持良好的衛生習慣,經常洗手,並與感染者保持距離,避免接觸傳染。 |
提高身體免疫能力。 | 注意均衡飲食、定期運動、保持充足的睡眠,以增強免疫系統對抗病毒的能力。 |
特別注意三歲以下兒童的防護。 | 三歲以下兒童併發嚴重症狀的風險較高,與這些年齡段的小朋友玩耍時要特別注重衛生,避免將病毒傳染給他們。 |
母乳餵養可以提高寶寶的抵抗力。 | 母乳餵養有助於提高嬰兒對腸病毒的抵抗力,因此鼓勵母親餵養母乳來增強寶寶的免疫力。 |
腸病毒從感染到發病多久?會有些什麼症狀?
腸病毒進入人體之後,潛伏期:2-10天,平均約3-5天。腸病毒可以引起多種疾病,其中很多是沒有症狀的感染,有些則只有發燒或類似一般感冒的症狀。他們有時候則會引起一些特殊的臨床表現,包括手足口病(hand-foot-and-mouth disease)、庖疹性咽峽炎(herpangina)、無菌性腦膜炎、病毒性腦炎、肢體麻痺症候群、急性出血性結膜炎(acute hemorrhagic conjunctivitis)、心肌炎等。
腸病毒症狀特徵:手足口病!
病人會在手掌、腳掌、膝蓋與臀部周圍出現稍微隆起的紅疹,疹子的頂端大多有小水泡,口腔也會有潰瘍。庖疹性咽峽炎大多會發高燒,特點是在口腔後部出現水泡,然後很快地破掉變成潰瘍。
什麼情況下必須立刻就醫?
需立即就醫的情況 | 詳細說明 |
---|---|
嗜睡、意識不清、活力不佳、手腳無力 | 若出現嗜睡、意識不清、活力下降或手腳無力等症狀,應立即就醫。一般神經併發症通常在發疹2-4天後出現。 |
肌躍型抽搐 | 若出現類似受到驚嚇的突發性全身肌肉收縮動作,應立即就醫。 |
持續嘔吐 | 如果出現持續嘔吐情況,應立即就醫。 |
持續發燒或其他嚴重症狀 | 包括活動力降低、煩躁不安、意識變化、昏迷、頸部僵硬、肢體麻痺、抽搐、呼吸急促、全身無力、心跳加快或心律不整等症狀時,應立即就醫。 |
家中有感染腸病毒怎麼辦?
遭了!我們家有人被腸病毒入侵了!
家中有小朋友感染腸病毒時應該注意什麼呢?
注意事項 | 詳細說明 |
---|---|
小心處理病患的排泄物及分泌物 | 當處理感染者的排泄物(如糞便、口水、鼻涕等)或接觸他們用過的物品(如衛生紙),應立即洗手,防止病毒傳播。 |
鼓勵病患休息並補充水分 | 建議感染腸病毒的小朋友適當休息,補充足夠的睡眠和水分,並依照醫生的指示進行治療。在家休息,以免病毒傳播給其他家人或同學。 |
特別小心照護其他未感染的家庭成員,尤其是小寶寶。 | 家中如有第二個感染者,特別是年幼的小寶寶,需格外注意其病情變化,因為他們接觸到的病毒量可能較高,病症也可能更嚴重,應避免與感染者密切接觸。 |
為什麼叫做「腸病毒」,是因為他會讓我們的腸子生病、拉肚子嗎?
腸病毒是過濾性病毒的一種。他會被叫做「腸病毒」的原因是腸病毒會較長時間聚居在人類的胃腸道黏膜生長繁殖。所以,他不是因為會讓你拉肚子、嘔吐等胃腸疾病才被叫做「腸」病毒。
如果媽媽懷孕了但是感染到腸病毒,會不會生下的畸形兒寶寶?
目前並沒有證據顯示腸病毒導致胎兒先天性畸形的可能,但孕婦須避免感染的風險,以預防生產時感染給新生兒。
腸病毒有沒有特殊治療藥物?
目前並沒有殺死腸病毒的特效藥,一般都是針對發生的症狀,採取對症療法。另外有一些藥廠發展出可以抑制腸病毒的藥物,大多是抑制腸病毒對於人類細胞的感染能力。但是,這些藥物在國際間都還在初期的試驗階段,尤其是對於小孩的安全性,都還沒有經過適當的評估,所以還無法使用。
我感染過腸病毒已經好了,這樣是不是有免疫力?以後會不會復發?
得到某一種腸病毒感染以後,至少會持續有數十年的免疫力。所以對於同一種病毒而言,不會復發。但是腸病毒不只一種,有幾種腸病毒會引起同樣的手足口病或庖疹性咽峽炎,所以有的人會得到一次以上的手足口病或庖疹性咽峽炎。
腸病毒感染之致命機率有多高?
大多數腸病毒感染者,症狀都很輕微,甚至沒有症狀。民國八十七年台灣地區腸病毒流行時,雖然專家對感染致死率推估不同,但是一般的估計是在十萬分之一到萬分之一之間,雖然感染腸病毒以後,99.9%以上的患者都會恢復,但當年由於致病的是腸病毒71型,造成相當震撼,因此認識腸病毒及瞭解其傳染途徑,避免感染的風險是刻不容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