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一到炎熱潮濕的夏季,門診中因「掉髮困擾」前來諮詢的患者就明顯增加。尤其是7至9月,許多人發現頭髮變稀、掉髮量驟增。這真的只是心理作用嗎?其實,根據2020年至2025年間的多篇醫學文獻回顧,東南亞特有的氣候環境與生活型態確實可能導致或加劇掉髮問題。今天就來跟大家深入剖析原因與處理方式。
為什麼夏天容易掉髮?這些因素你可能沒注意

1. 高溫與濕度讓頭皮壓力山大
東南亞夏季氣候高溫潮濕,會導致頭皮出油量大增、毛孔堵塞,進而引發頭皮屑、脂漏性皮膚炎或毛囊炎,這些都是掉髮的元兇。

2. 紫外線傷害不只會曬傷皮膚,也會傷頭髮
長時間曝曬會破壞髮絲角質層,使頭髮變得乾燥脆弱,更嚴重者甚至會影響毛囊健康,使頭髮提前進入休止期。

3. 汗水與細菌:無形的頭皮敵人
夏天大量流汗為細菌與真菌提供溫床,增加頭皮感染風險,加劇掉髮狀況。

4. 季節性掉髮:這是一種生理現象
不少研究指出,人類頭髮的生長週期具有季節性變化,尤其夏末秋初,頭髮進入休止期的比例會上升,自然掉髮也會增加。雖然亞洲人的變化幅度不如歐美人顯著,但也不能忽視。

除了氣候,這些生活與健康因素也很關鍵
- 壓力與作息不規律:疫情後的生活模式轉變,讓許多人身心壓力大增,加上長期睡眠不足,影響荷爾蒙與頭皮健康。
- 營養不均衡:蛋白質、鋅、鐵、維生素B群與D對頭髮至關重要,飲食若長期不均衡會使毛囊營養不良。
- 原發性掉髮問題:例如雄性禿(Androgenetic Alopecia)可能在夏季環境下被放大,讓人感覺更明顯。
醫師建議:這樣處理才能讓頭皮與毛囊安心度夏!
✅ 日常頭皮護理是關鍵
- 每天洗頭,保持清潔:選擇溫和、針對油性或敏感頭皮設計的洗髮精,減少毛囊堵塞。
- 防曬不可少:出門戴帽子或撐陽傘,減少紫外線對頭皮的傷害。
- 避免過度造型:減少染燙,避免綁太緊的馬尾、包頭,以防牽引性脫髮。
- 安全帽與浴巾要消毒:防止細菌黴菌感染頭皮。
- 流汗馬上擦乾:降低真菌與毛囊炎風險。
- 11點到3點避免曝曬:紫外線最強,傷頭皮、加速掉髮。
✅ 專業醫療協助與再生療法的進展
- 藥物治療:常見如外用米諾地爾(Minoxidil)或口服非那雄胺(Finasteride)。
- 再生醫療選項:
- 幹細胞療法:如骨髓或臍帶血來源的間充質幹細胞,有助於毛囊再生。
- 富血小板血漿(PRP)療法:利用自體血液中的生長因子刺激毛囊。
- 微針療法(MTS):促進生長因子釋放並增進藥物吸收。
- 植物萃取應用:一些植物來源的活性成分具抗氧化、抗炎效果,也被研究用於輔助掉髮治療。
✅ 從生活做起,從內而外養髮
- 飲食均衡:攝取高蛋白質、深綠色蔬菜、堅果類等富含營養的食物。
- 良好睡眠與壓力管理:睡眠充足、適度運動、冥想或休閒活動都有助於維持內分泌穩定,減少掉髮。


曾石姿醫師的貼心提醒
夏季掉髮雖常見,但如果你出現以下情形,建議儘早尋求皮膚科協助:
- 掉髮量突然增加且持續超過兩個月
- 出現明顯頭皮紅腫、搔癢或脫屑
- 髮際線明顯後退或頭頂明顯稀疏
掉髮的成因複雜,透過專業評估與客製化治療計畫,才能有效對症處理。歡迎有掉髮困擾的朋友預約門診,讓我們一起幫您的頭皮重拾健康!
參考文獻:
- Regenerative medicine strategies for hair growth and regeneration: A narrative review of literature – PMC – PubMed Central
- A Literature Review of the Microneedle Therapy System for Hair Loss – ResearchGate
- Can Plant Extracts Help Prevent Hair Loss or Promote Hair Growth? A Review Comparing Their Therapeutic Efficacies, Phytochemical Components, and Modulatory Targets – ResearchGate
- Hair Loss in Summer | Treatment Rooms London
- Seasonal Hair Loss: A Guide for Singaporeans & Travellers
- Seasonal shedding: Understanding hair loss in summer, autumn, winter and spring
- Hair Fall During Weather Change? Doctor Explains – Cosmo aid
- Androgenetic Alopecia – StatPearls – NCBI Bookshelf